※ ※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暨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全 ※ ※ 文化部中国乡协主管的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及《华夏丹青》杂志社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书画名家 > 赵嘉符 >

书法家赵嘉符—— 清劲典雅 以法求韵,人品能扶书品正

时间: 2014-11-27 17:1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清劲典雅   以法求韵——赵嘉符艺术之我见

陈宇

      赵嘉符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位老兄,尊重的原因也简单,少时我学书之初,便看到了他许多的大作,尤其是在八十年代的书法热潮中,他的硬笔书法作品经常是我们临习的范式,对他的书法艺术钦羡得很,真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够有他这样一手漂亮而飘逸的字。

     赵嘉符先生的书法无论是其理念,还是实践,都应该算作是传统型的,他的书法最大的特点,我以为是以法求韵。他对于韵味的理解与追求,是建立在法度追求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书法的法度是什么?无外乎结体与用笔,如果仔细解读他的书法作品,你会发现他追求用笔的得法,点画的形态和结体的典雅清正,这都是中国书法传统中最可宝贵的审美,也正是他的这种追求,所以他的书法中更多地是对于传统的一种解读与领会,我感觉更多的是对法度的一种追求、理解与解析,而他的这种法度是对于帖学法度而言的。他对于传统的理解是建立在长期的临帖与创作的实践之上的,当然,这离不开他曾受教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欧阳中石先生,因为欧阳中石先生无论是从教学理论还是书法创作都是传统的,对于技法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赵先生在那里读书法研究生,无疑受到其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技法的理解,还是对于传统的解释,乃至对于风格的种种看法,我想欧阳先生对于他的影响都是能从他的书法创作中体现与看得到的。但对于赵嘉符先生当下的书法形态而言,我觉得他的可贵正是在于他的书法有自我的主张,虽然欧阳先生对他有影响,我想那只是观念上或是取法上的,他的书风与欧阳先生那一路的作品风格是相去甚远的,他的风格特质主要还是在他长期的临帖与创作中形成的自我路数,追求“二王”书风,追求一种自然天趣、劲挺飘逸、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投机取巧,诚实敦厚,心有佳境,笔富神韵的特点,特别注重于写时的那种感觉。

     他的这种注重写时的感觉,我归纳起来说,就是他的书法非常注重用笔的得法和点画的形态。他书法的结体是以米字为基础,但他将米字进行一定的消解,他将米芾的那种异趣、欹侧的结字法变得平和、规范,与米字相比较,可能更多了些范式的要求,这种结字从某种表现上容易产生规整,但也可能会出现刻板与僵化,但我觉得,他的书法从总体的感受上说是在唐楷的统摄下展开的,但不板、不僵,不乏情趣与味道,表现出一种清劲典雅的审美感受,展示了良好的技法修养与对于传统笔法、结字法的追求,这是他的高明的之处。我为什么在这里强调他的行书书写是在唐楷的统摄下来展开的,是因为我从他挥毫时的那种运笔动作与节奏感觉,推想而得的。其实我并不知道他有没有在唐楷下过功夫,但是我从他的书写过程来判断的,他的创作虽然以行草书为主体,严格地说,是行书为主,偶有草式杂入,但他的那种书写节奏与书法方式却是唐楷式的,也就是说他非常强调用笔的起承转合,他强调在用笔中的技术性的展示,当然他的这种展示并不是为了表现技术性,而是他长年书写形的这种用笔方式,这与他的为人也非常接近,内敛、不事张扬,但不乏情趣,一切都了然于胸,其实他的这种用笔所展示的也正是他这样的一种态度,而再与他的结字相结合,便是他技法修养的一种直接表现,他注重每一笔的点画生成的样式,他写行书的状态更接近于一般书写唐楷的感觉,我非常羡慕,因为书写迟涩而不显刻板,线性非常扎实,但又不失劲健,因为与劲健所对应的用笔速度应该是比较快的,也正是他的这种用笔的方式,决定他的书法结字。因为米芾的那种结体是与他“刷”的笔法有关,他对于笔法用笔的理解是“沉着痛快”,我理解他的“沉着痛快”是建立在“刷”的笔法上的,而刷的笔法特点无论是从感觉还是理解,都应该是用笔比较快的,而他的“沉着痛快”可以用林散之老的认为,“骏快,但能收住。”这种用笔方式往往能够表现劲健的审美感觉。他对于笔法的追求是强调在得法的基础上的,所谓得法是指用笔的来历与交代,他的书法从风格上判断,你很难说他到底学过什么人的,学过什么作品,其实这对于一个成功的或是成熟的书法家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书法所展现这种法度是否是为了法度而展示法度,这从赵嘉符先生的作品中我感觉到的是他将这种技术完全融入了他的书写性,也就是他的书法如果离开这种书写就不是他了,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是一种风格因素的关键。

     赵先生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时间较长,,这个年龄段的人重视传统和用笔,强调规范,往往容易把字写僵写死。但解读赵先生的字,绝对是不俗的,他注重在古人法度的同时融入了今人的变化,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之关键。我觉得还是与他长期的临帖与对于传统的研究有关的,当然更是与他自身对于书法的追求有关,艺术的境界实来源于人的品格与境界,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我想这可能是一个艺术家一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艺术家一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我读了赵嘉符先生大量的作品后的一种体会,愿他的艺术长青,不断地开拓创新,为传承书法艺术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品能扶书品正——书法家赵嘉符先生印象

    在认识著名书法家赵嘉符先生之前,我早已对其“与人为善、谦和朴诚”的君子气度有所耳闻。以至当我见到赵先生典雅、清逸的作品时,便不自觉地将其作品与人品联系到了一起。总之,我对赵先生其人、其书的印象是人和、书雅。

正像赵先生在四尺横幅作品中所写的内容“心清自得(款云: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雅时闻翰墨香)”,赵先生的书法作品所追求的是“清新古雅、洒脱俊逸”的风格,虽然作品中只有四个大字和二十个小字款,但已令读者从中发现二王的中和及米字的爽利。我们从这幅作品里,不难看出,赵先生的书法创作既不拘泥于临帖时的一板一眼,随宗逐脉;又做到了张弛有节,不失法度。所以每次见到他的作品,总有一种炎炎夏日在莲池边散步,偶有清风徐来,便觉清香四溢的感觉。

赵先生的小行书作品,是典型的二王风格,足见其在《兰亭序》、《圣教序》和二王尺牍上所下的功夫。以其创作的手卷《王冕秋山图诗》为例。这是一件写在淡青色,印有龙纹图案,彩宣上的作品。规格是262cm╳34.5 cm的册页,折叠起来有12页之多,每行写7到9个字不等,用狼毫笔写成。全篇布局严谨,笔笔到位,字字讲究,行气疏朗,错落有致。用笔、结字多取自《圣教序》,章法有《兰亭序》之气象,字势参以米字之欹侧。用墨干、湿、燥、润,自然天成。浓处,不过沉,而如画家点睛之笔,更增几分灵气;枯处,不显燥,如万岁枯藤,更增几分老辣;润处,如春雨润物,正合时宜。全篇气息连贯,一气呵成。更难得是,作者所选“王冕秋山图诗”内容与其书写风格自然契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由此看出,书家不仅书路纯正,而且对所选内容也十分挑剔,力求完美极致。赵先生的高深造诣和丰厚学养,决定其书法创作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丈二屏或八尺屏多选气势宏大的古代名篇如曹操的观沧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将进酒、三国演义主题歌等,书写风格也自然追求恣肆奔放,气势恢弘豪迈;而斗方、小手卷所选内容多为清新隽永的小诗、小词、小令,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虞世南的咏蝉、王懿修九华山等,书法风格追求恬淡俊美。读赵先生的书法作品,常常让人体味文墨相和之妙。

谈到赵先生的为人,我真想重重的写上一笔。与赵先生相识五年来,交往的方式,有时电话传声说上三两分钟,互通进步之况后,便草草挂断;有时三五书友小聚,清茶一杯,谈书论道,直到分手时仍然兴致未消,谈到兴奋处,也许会泼墨挥毫,一吐胸中之快,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笔会;有时展厅里偶遇,简短的寒暄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总会谈到书法的话题。每次赵先生虽言语不多,但总给人言简意赅之感。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先生虽有数十篇专业论文见报,多部专著问世,技术职称已做到正高位置;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军、全国奖,屡屡步入国展展厅,但却从不张扬。以至,认识五年了,我还不知道这些。要不是准备给他写篇小文,我刻意从网上去查找,才得到这样的信息,我只停留在对赵先生人好、书法好的了解上,永远不知道到他有这样辉煌的业绩。这让我更增加了几分对赵先生的敬重。

赵先生做人方面有自己的原则:即从来不看对方职位高低,而只看人品好坏;宁可自己吃亏,绝不让朋友受损。他最欣赏“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也常引用“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贯休《古意九首》)。我觉得可以用吕岩的《劝世》中句概括赵先生为人的原则,即“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性,劝君莫作。”

赵先生做事以严谨著称。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赵先生在书法创作时,无论是参展作品,还是朋友相约的作品,都十分认真地对待。每每遇到有疑问的字,或是版本有差异的内容,都要追本溯源,直到弄明白为止。只有自己满意的作品,才可以送出去。他这种对待书法创作的态度,已经影响到了周围的朋友和学生。赵先生为人处世,很讲信誉,讲究“要承诺过的事,无论多难,也要做成。”朋友和同事,常常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人品能扶书品正,文心应胜壮心高”这句常常被赵先生用于进行书法创作的内容,正是其为人作书的真实写照。我衷心祝愿赵先生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步入新的辉煌。也希望赵先生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被更多的朋友所晓并认可。(王 春 云  2005年8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员章程组织机构法律声明
主办主管 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 www.gbshy.com
CopyRight(c) 2008-20015 ICP备案编号: ICP备11012214号-1